黃智卿諮商心理師

 

      「校園輔導三級預防模式」在校園工作的人一定不陌生,在校園內行之有年。簡單來說,第一級預防為主動式提供講座、手冊,宣導心理健康知識;第二級預防則是觀察到有行為或心理異常的同學,適時介入關心與輔導;第三級預防則是危機個案,需要整合心理健康相關資源介入處理,例如社工、心理師、精神科醫師。

     「北捷隨機殺人事件」引起社會恐慌,但也讓人回過頭思考,「社會的心理健康三級預防」在哪裡?從學校畢業進入社會,壓力恐怕比起學生更加複雜與沈重,舉凡職場壓力、經濟壓力、親子關係、夫妻關係、愛情關係等等都能引起心理困擾,而心理困擾有個特點,要是只使用壓抑方式而不整理,情緒只會累積,直到無法再累積,就會有摧毀性的行為產生。

      社會族群遠比學生族群龐大,也不容易管理,第一級和第三級預防好做,第二級預防恐怕是最空洞的一環,民眾需自主求助專業協助,否則就會被邊緣化;但自行求助的門檻很高。第一、礙於社會眼光,怕求助心理師或精神科醫師會被標籤化;第二、礙於經濟壓力,心理諮商屬自費醫療,沒有健保或其他任何補助,費用極高;第三、礙於資訊不普及,民眾不明白諮商的功能,也不知道哪裡可尋求協助。

      大量的「情殺」與「自殺」新聞事件,暴露著長久以來「重生理、輕心理」的社會現況,在現代化國家中這很罕見。在國家政策中,應該降低中產階級尋求心理諮商的門檻,在保險或勞基法裡納入諮商補助條款,提昇民眾求助的意願,而不是等到了無可挽救才來彌補。民眾可思考什麼心理問題讓自己困擾已久,讓自己感到情緒不穩、思緒雜亂,整理不出個所以然,請進一步求助專業人士,像是諮商心理師或精神科醫師,讓情緒有個出口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台南市諮商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